任务字段解析
详细解析 FLO.W 模板中任务数据库的各个字段和属性
本文档将详细解析 FLO.W 模板中任务数据库的各个字段,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使用任务管理功能。
日程和待办的区别
| 特点 | 📅 日程(约会) | ✅ 待办(作业) |
|---|---|---|
| 时间特征 | 固定时间点(下午3点开会) | 截止时间(周五前完成) |
| 灵活程度 | 不可调整(会议室已预定) | 可自主安排(根据状态) |
| 常见场景 | 会议、航班、婚礼、生日 | 写报告、购物、取快递 |
| 注意事项 | 需准时到场,确保时间段不被打扰 | 时间灵活,注意截止期限 |
下一步做什么
为当前任务设置一个可以立刻去执行的动作,让你下次再看到当前任务时,可以不用进行任何思考地去执行,然后依靠惯性将这个任务进一步拆解和完成
任务清理
过滤出那些没有时间排期的任务,如果确认无用,则直接删除,减少系统负担
- 筛选所有状态为 Todo ,并且「排期」是空的任务
- 用公式计算「创建时间」与「今天」相隔多少天数
- 对「相隔天数」进行排序
任务提醒

常见问题
任务提醒运行逻辑
关于【任务提醒】的函数运行逻辑,可以 点我 查看更详细的说明。
任务状态字段使用指南
在 FLO.W 思流系统中,任务状态是用来标记任务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。理解每个状态的含义,可以帮助你更高效地管理任务流转。

待办阶段
🟣 收集
定义:还未明确的想法或待整理的事项
当你脑海中突然冒出一个想法,比如「要不要做个新功能」「或许可以写篇文章讲这个话题」,但具体怎么做、是否要做都还不确定时,就将它记录在「收集」状态。
使用场景:
- 临时想到的灵感
- 别人提出的建议
- 还需要进一步思考的事项
- 不确定是否要执行的任务
下一步行动:定期回顾「收集」中的任务,决定是否将它转为「待办」,或者直接删除/放弃。
🟢 待办
定义:已明确且确定要做的任务
当一个任务已经想清楚了「是什么」「为什么做」「怎么做」,只是还没到执行的时间点,就标记为「待办」。
使用场景:
- 已规划好的下周任务
- 明确的下一步行动
- 等待合适时机开始的任务
- 已分配了排期但还未开始的工作
下一步行动:当你准备开始执行时,将状态改为「执行」。
🟤 搁置
定义:暂时不做,但未来可能重启的任务
当一个任务因为某些原因无法继续推进,但你又不想彻底放弃时,可以标记为「搁置」。
使用场景:
- 因资源不足暂时无法进行的任务
- 等待他人反馈才能继续的工作
- 优先级下降,但未来可能重启的项目
- 做到一半发现时机不对的任务
与「放弃」的区别:搁置是「暂停」,放弃是「终止」。搁置的任务依然保留在系统中,你可以定期回顾是否要重新激活。
进行中阶段
🔵 执行
定义:正在进行中的任务
只要你已经开始动手做这件事,或者今天就要开始做,就标记为「执行」。这是你当前的工作焦点。
使用场景:
- 今天要完成的任务
- 正在进行中的工作
- 需要立即处理的事项
建议:同时处于「执行」状态的任务不宜过多,建议控制在 3-5 个以内,保持专注。
下一步行动:完成后将状态改为「完成」,或者如果暂时做不了,可以改回「待办」或「搁置」。
已完成阶段
⚫ 完成
定义:已经完成的任务
任务达成目标后,标记为「完成」。这是任务的正常结局。
使用场景:
- 任务目标已达成
- 工作成果已交付
系统行为:完成的任务会自动归档,你可以在复盘报告中查看已完成任务的统计数据。
🟠 放弃
定义:确定不再执行的任务
当你明确决定不做某个任务时,标记为「放弃」。
使用场景:
- 发现任务没有价值
- 目标已经改变,任务不再需要
- 任务被其他方案替代
与「搁置」的区别:放弃是明确的结束,意味着这个任务不会再出现在你的工作流中。
实践建议
日常使用流程:
- 随时将想法记录到「收集」
- 每天或每周整理「收集」,将明确的任务转为「待办」
- 每天从「待办」中选择任务,开始执行时改为「执行」
- 完成后标记为「完成」,如果做不了可以「搁置」或「放弃」
常见误区:
- ❌ 把所有任务都标记为「执行」→ 会导致无法聚焦
- ❌ 把「收集」当成垃圾桶→ 需要定期清理,否则会失去意义
- ❌ 不敢使用「放弃」→ 及时放弃无价值的任务,是保持系统整洁的关键
核心原则:状态的本质是帮助你在正确的时间看到正确的任务。不同状态的任务,会出现在不同的视图中,让你的工作流保持清晰和高效。
FLO.W 文档